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> 百科 >  >> 
一款游戏让你了解咖啡生产史

时间:2023-03-28 11:17:39    来源:哔哩哔哩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这两年,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,石油和天燃气的价格好像蹦极一样忽高忽低。而为了保护自身利益,欧佩克(石油输出国组织)出头宣布减产也是常有的事。国际石油的价格,和欧佩克关系密切,这个组织由全球主要石油生产国所组成,它存在的目的就是应对石油危机,为各成员国指定生产配额,在油价过高时提升各国配额增产打压油价,在油价过低时则进行减产维持油价稳定。大家不知道的是,其实世界上很多大宗贸易其实都有类似的组织,比如咖啡同样就有《国际咖啡公约》和咖啡农合作社!

一刻馆前两年汉化推出的《咖啡商人》,就从咖啡贸易商和生产者的角度,带玩家走进了百年咖啡生产史。世界咖啡贸易的历史,大致开始于18或19世纪。不过当时咖啡的普及度并不高,虽然在欧洲的咖啡馆里它的售价并不便宜,但在原产地,咖啡的收购价格一直很低。时间进入20世纪,因为供应方和消费端出现巨大变化,咖啡价格也曾经出现几次巨变。

在上世纪30至40年代,世界先是经历了一轮经济危机,之后又是世界大战。以欧美为主的咖啡消费国不是没有钱就是忙着打仗,所以咖啡的需求量大跌。可偏偏种植咖啡的南美和非洲国家并没有受到战争的影响,所以咖啡产量并未降低。这直接导致了作为大宗物资的咖啡豆价格暴跌。

到了上世纪50年代,在和平大背景下世界经济开始快速复苏,战争中大发横财的美国不说,马歇尔计划也让欧洲经济一片繁荣。此时对咖啡的需求激增,可偏巧咖啡的主要出产国巴西遭遇大旱,咖啡豆产量骤减,咖啡豆的价格又一下飙到了天花板。

到了上世纪60年代初,南美各国风调雨顺,咖啡产量暴增,这又让咖啡得价格经历了一轮崩跌。这种今天卖50明天卖5块的日子,让以农业为主的咖啡生产国苦不堪言,由此催生了《国际咖啡公约》。其实这个公约是个短期条约,有效期只有几年。所以在1962、1968、1976、1983这份公约又续签了很多次。仿照欧佩克,在这个公约里也约定了各出产国配额的问题,当咖啡供应多于需求的时候,超出配额的咖啡将不会上市销售。

除了用《国际咖啡公约》保护咖啡出产国的经济之外,对于一般的咖啡种植者,还可以通过参加咖啡农合作社来保障自己的利益。在《咖啡商人》这款游戏里,玩家在咖啡产地种植咖啡时,还要在产地修建医院之类的设施,这其实就是贸易商和咖啡农合作社合作的必须条件。

目前世界咖啡的主要产地是哥伦比亚、巴西等南美各国,以及北非的埃塞俄比亚,另外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也是咖啡的重要产地。近年来,马来西亚、越南、我国云南等地也开始大量将咖啡作为经济作物进行种植。但咖啡的种植环境,决定了它很难采用机械化工具大规模生产,所以从诞生至今,咖啡一直属于小农经济。这种你种10亩我种20亩,每年采摘几吨几十吨的生产规模,就很难和国际咖啡贸易商进行议价。前些年由刘昊然、彭昱畅、尹昉主演的电影《一点就到家》里,主角们就遭遇了国际咖啡贸易商的打压,差点创业失败。而上个世纪的南美咖啡农们,显然地位还不如电影中21世纪受过大学教育的主角,自然种植咖啡的利润大多被贸易商拿走了。

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,工会的诞生源于此,而农民自然也会团结起来自救,从而诞生了咖啡农合作社。这种合作社一般都是自发形成的,覆盖的也一般都是一个省、一个市这样的某个区域。凡是在这个区域内种植咖啡的咖啡农,都可以通过缴纳社费申请的方式加入合作社。而合作社会代表所有会员和大贸易商谈条件谈价格,并且为咖啡农提供低息贷款、低价农具等优惠,部分大型合作社甚至还为咖啡农提供专业培训、比赛报名推荐之类的服务。其实这有点像我们中国的生产大队制度,合作社为咖啡农家庭带来基本的保障。

桌游的魅力除了激荡脑力之外,还有对于不同文化的体验。《咖啡商人》这款游戏,就能让玩家了解到世界咖啡生产的分布、咖啡农合作社的运作、咖啡贸易的流程,让玩家全面认识从咖啡豆种植收获到被摆放到咖啡馆里的全过程。对于这种异域文化和小众知识感兴趣的玩家,可以通过《咖啡商人》同时收获游戏的快乐和冷门的知识,你不像也来试试吗?

标签:

读图

X 关闭

X 关闭